产后腹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
养血益气灸除痛
产后腹痛是指女性分娩后下腹部疼痛,是属于分娩后的一种正常现象,一般疼痛2〜3天。若超过一周连续腹痛,伴有恶露量增多,有血块,有臭味等,预示为盆腔内有炎症。产后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为常见。
准备用具:艾灸盒,艾条,打火机
穴位定位:
【神阙】位于脐窝正中,即肚脐。
【气海】位于下腹部,正中线上,脐下1.5寸。
【关元】位于下腹部,正中线上,脐下3寸。
【足三里】位于外膝眼下3寸,距胫骨前嵴1横指。
艾灸方法:
1、取一段艾条,固定于艾灸盒顶盖上,点燃艾条一端,放于艾灸盒内。
2、取一段艾条,固定于艾灸盒顶盖上,点燃艾条一端,放于艾灸盒内。
3、找到足三里穴,用艾条温和灸法灸10分钟,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。
小贴士:
产后腹痛是产后的自然现象,因为胎儿、胎盘娩出后,空虚增大的子宫,通过逐渐缩小而恢复至妊娠前大小,子宫收缩时宫内血管缺血,可出现腹痛,但这种腹痛较轻,可以耐受,不需治疗。临产时注意保暖,防止因受寒而致腹痛。
产后腹痛艾灸穴位
产后腹痛相关治疗图解
相关偏方
产后恶露不尽,腹痛。
活血化瘀。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所致的腹痛。
化瘀止痛。适用于产后下腹部阵发性疼痛,心悸,头晕,恶心。
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适用于产后小腹疼痛,腹部可触及硬块,压痛明显,阴道少量流血。
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适用于产后小腹疼痛,症见口苦,头晕,四肢麻木,失眠等。
理气活血,化瘀止痛。适用于产后虚寒,身体虚弱,小腹疼痛之症。
散寒止痛。适用于产后恶露不下所致的腹痛。
养血止痛。适用于血虚型产后腹痛,症见产后小腹隐痛或腹中疼痛,喜温喜按,小腹柔软无块,...
温阳止痛。适用于寒凝型产后腹痛,症见痛有冷感,得热稍减,面色青白,四肢不温,恶露量少...
散寒止痛。适用于产后虚寒,身体虚弱,小腹疼痛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