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悸艾灸哪个部位图解
养心补气心不慌
心悸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而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。发生时,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,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。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,多与失眠、健忘、眩晕、耳鸣等并存。中医认为,此病主要是由气血耗损、脏腑功能失调、心脉不畅、心气虚弱等引起的。在相应穴位施灸有调节脏腑功能、养心补气等功效,可起到治疗的作用。
重点艾灸穴位:
【具体艾灸疗法】
方法一:艾条温和炙
取心俞、脾俞、膈俞、膻中、气海、关元、间使、内关、足三里等穴位,按照先背部后胸腹部、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施灸。施灸者立于患者身体一侧,点燃艾条的一端,让其对准穴位,距离皮肤3〜5厘米施灸,以患者感觉皮肤温热而无疼痛感为宜。每穴灸15〜20分钟,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。施灸者注意力要集中,以免艾灰脱落,灼伤皮肤。这样的治疗每日1次,10次为一个疗程,主要适用于气血不足的患者。
方法二:艾条雀啄炙
取脾俞、肾俞、命门、关元、内关、足三里等穴,按照先背部后胸腹部、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施灸。施灸者将艾条的一端点燃,对准施灸部位,像鸟雀啄米似的一上一下移动,火头与皮肤应保持2〜3厘米的距离。每穴灸10〜15分钟。施灸者注意力要集中,以免维持距离不当,灼伤皮肤,患者也不可乱动,避免接触火头,烫伤皮肤。这样的治疗每曰1次,10次为一个疗程。此法适用于脾肾阳虚的患者。
【专家叮嘱】
心悸患者要注意饮食调节,宜进食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少进食含动物脂肪 多的食物,少吃盐及辛辣剌激性食物。适当参加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打太极拳等,但不可运动量过大,以免引发心悸。注意调节情志,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,保持心情平和愉快,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。
【小小饮食方】
莲子百合猪心汤:
做法:将猪心切片,与莲子、百合加水共煨肉熟后调味即成。适用于心悸、失眠、头昏、遗精等。
龙眼红枣粥:
做法:取糯米、龙眼肉和红枣加水共煨粥。每日服2次,连服10天。适用于心肾不交型患者。
心悸艾灸穴位
心悸相关治疗图解
相关偏方
安神益智,补养心气。适用于心气不足而致心悸。
安神定志。适用于心悸而善惊易恐者。
益气补心。治疗各种原因的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清心安神,清热除烦。治疗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安神养心。治疗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清心安神,清热除烦。治疗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安神养心。治疗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补气养阴。适用于气血虚所致的神疲乏力,心悸气短,怔忡等病症。
补气养阴,清心安神。用治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益气养血安神。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体倦无力,头晕气短,心悸怔忡等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