呕吐艾灸哪个部位图解
调节脏腑止呕吐
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,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,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,其先驱症状为恶心,也表现为上腹部特殊不适感,常伴有头晕、流涎、脉缓、血压降低等。胃炎、急性病毒性肝炎、急性阑尾炎、幽门梗阻等疾病均会出现呕吐症状。中医认为外感风寒、情志郁结、脾胃虚寒等都会引起呕吐。在相关穴位施灸能够调整 脏腑功能、疏经通络,从而抑制呕吐。
重点艾灸穴位:
【具体艾灸疗法】
方法一:艾炷隔姜炙
1、取神阙、中脘、足三里等穴位,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。将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.3厘米的薄片,用针在姜片上扎数个小孔。然后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把姜片放置在穴位上。
2、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上,点燃艾炷施灸。若灸治过程中患者有灼痛感,可抬起姜片离开皮肤片刻再迅速放下,如此反复操作,以缓解疼痛。每穴灸5〜7壮,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。每日灸1〜2次。
方法二:艾条温和炙
取中脘、神阙、内关、足三里、涌泉等穴位,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,让火头对准穴位,距离皮肤3〜5厘米高度施灸,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疼痛感为宜。建议患者自灸能够灸到的穴位,以便控制温度。每穴灸15〜20分钟,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为度。每日灸1〜2次。
【专家叮嘱】
治疗期间饮食要清淡,忌食生冷、油腻、黏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多食一些养阴 生津的食物,如小米、麦粉及各种杂粮制品,大豆、豇豆等豆制品,牛奶、鸡蛋、瘦肉和鱼肉等营养丰富而不生内热的食物,还有水果和蔬菜等。
【小小饮食方】
野菊花茶:
做法:取野菊花,大火煎汤,去渣取汁,加适量白糖,以汤代茶饮,一曰数次,连服3曰。
瘦肉炒苦瓜:
原料:苦瓜,瘦肉。
做法:苦瓜、瘦肉各适量,置锅中同炒,每曰1次,佐餐食之。
凉拌菜:
做法:将黄瓜、胡萝卜、大白菜叶全部切丝,调成凉拌菜。一曰1次,佐餐食之。
呕吐艾灸穴位
呕吐相关治疗图解
相关方剂
小儿脾胃寒湿,生来面色青白,或秋凉冬寒之日,或春寒不时,或夏月天雨过多,以致气虚寒邪...
相关偏方
胃中有热、食后即吐。
和胃止呕。治霍乱上吐下泻。
除烦热,止呕逆。用治干呕不止。
和胃止呕。用治反胃呕吐。
祛热解暑,和胃止呕。用治伤暑呕吐。
健脾清热。适用于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神经性呕吐。
健脾,和中,养胃。适用于恶心呕吐。
和胃止呕。适用于胃气上逆而致呕吐。
益胃,止呕。治胃寒呕吐、腹痛、妊娠呕吐等。
温中散寒,和胃降逆。用治饮食稍多即吐,时作时止,反复发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