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精艾灸哪个部位图解
补心益肾滋阴降火
遗精是一种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排出的生理现象。在梦境中的遗精称梦遗,无梦而自遗者名滑精。遗精的频率可以从1〜2周一次到4〜5周一次不等,均属正常,若一周内有几次或一夜几次遗精就属于一种病理现象,应及时治疗。中医认为,此现象多由肾虚精关不固、心肾不交或湿热下注所致。在相关穴位施灸,可滋阴降火、补心益肾,从而改善症状。
重点艾灸穴位:
【具体艾灸疗法】
方法一:艾条温和灸
取心俞、肾俞、次髎、关元、大赫、内关、 神门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、太溪、然谷等穴位, 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、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 适体位,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,火头对准穴位,距离皮肤3〜5厘米高度施灸。每穴灸10〜20 分钟,以灸处皮肤潮红为度。每日灸1次,10 次为一个疗程。此灸法最适用的症状为夜不安 寐,阴茎易举,梦遗频作,伴头晕耳鸣、腰酸 神疲、体倦无力、尿黄赤。
方法二:艾炷隔姜灸
1、取肾俞、命门、气海、关元、大赫、中极、足三里、太溪、三阴交等穴位,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,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。先把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.3厘米的薄片,用针在姜片上扎数个小孔,然后让患者取合适体位,把姜片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。
2、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,点燃施灸。若灸治过程中患者感觉疼痛,可把姜片略略抬起旋即放下,反复操作,以缓解疼痛。当艾炷燃尽时更换第二壮。每穴灸3〜5壮,每日1次,3次为一个疗程。此灸法最适用的症状为无梦而遗,遗精频作,甚则不分昼夜,阳动则有精液滑出,腰酸肢冷,头晕脑涨,神疲乏力,面色苍白,或兼阳痿,自汗气短。
【专家叮嘱】
遗精患者不要过分紧张,应做好心理调节,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。遗精后不要受凉,更不要用冷水清洗,以免寒邪侵入。做到劳逸结合,不熬夜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消除杂念,少看色情画报和电影。适当参加体育活动,转移注意力,陶冶情操。
【小小饮食方】
莲子百合煲猪肉:
做法:将莲子、百合、猪瘦肉入锅,加适量水,置文火上煲熟。调味后服用。有交通心肾,固摄精气的功效。
遗精艾灸穴位
遗精相关治疗图解
相关方剂
健脾益肾,固精止遗。
相关偏方
益脾补肾固精。适用于脾肾两虚之遗精、白浊。
调和阴阳,收敛固涩。多用于治疗虚劳失精,女子梦交,阳痿遗精,少腹拘急,失眠多梦,小儿遗尿等。
温肾助阳,固精缩水。用于肾气虚寒所致的遗精,尿频遗尿。
收敛固涩。适用于遗精。
补肾健脾,固涩止遗。用于脾肾两虚之梦遗、滑泄等。
清心补肾。适用于遗精、遗尿。
养心安神。用于心神不安之遗精,多伴有失眠多梦,心烦不安,急躁易激动等。
滋阴降火,养血固精。用于阴虚火旺型梦遗失精,头晕目眩,腰膝无力,嗌干咽燥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
育阴潜阳,滋阴降火。适用阴虚火旺引起的遗精频作,少寐多梦,逢梦即泄,头晕乏力,面色潮...
补肝益肾,补精填髓。适用于肝肾不足,阴虚火旺之遗精早泄,伴见腰膝酸软,耳鸣耳聋,盗汗...
相关食疗
补肾涩精。适宜于男子遗精、滑精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