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晕艾灸哪个部位图解
调节脏腑症状消
眩晕是以头晕、目眩为主要表现的疾病。一般认为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 致的一种主观感觉,对自身周围的环境、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。眩晕包括摇晃 感、漂浮感、升降感,比头晕更严重。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,当出现眩晕时应及时 检查身体。中医认为,眩晕是由肝阳上亢、肾精不足、心脾两虚导致的,在相关穴位施灸可以改善脏腑功能,补肾健脾,从而改善症状。
重点艾灸穴位:
【具体艾灸疗法】
方法一:艾条温和炙
取风池、肝俞、肾俞、侠溪、行间、太冲等穴位,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,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,火头对准穴位皮肤,距离皮肤3〜5厘米施灸,以患者感觉温热但无灼痛感为宜。每穴灸15〜30分钟,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为度。注意对风池穴施灸时,可在穴位上垫一姜片,以免艾火掉落在头发上。这样的治疗每曰一次或隔曰一次,10次为一个疗程。此灸法最 适宜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。
方法二:艾炷无瘢痕灸
1、取百会、肾俞、命门、太溪、三阴交、涌泉等穴位,按照先灸头部穴位再灸四肢穴位,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。让患者取舒适体位,在要施灸的穴位上涂抹一层凡士林,以黏附艾炷,防止其从皮肤上脱落。
2、把麦粒大小的艾炷放置在已涂抹凡士林的穴位上,点燃艾炷施灸。当患者感觉疼痛或艾炷快要燃尽时,用镊子夹去艾炷,更换第二壮。每个穴位灸3〜5壮。注意对百会穴施灸时要小心操作,以免引燃头发。这样的治疗隔曰1次,5次为一个疗程。此灸法最适宜于肾精不足引起的眩晕。
方法三:艾炷隔姜炙
1、取百会、膈俞、脾俞、f俞、关元、足三里等穴位,按照先灸腰背部再灸胸腹部、先灸上部再灸下部的顺序施灸。将新鲜的老姜切成厚约0.3厘米的姜片,用针在姜片上扎数个小孔,然后让患者取舒适体位,把姜片放置在穴位上。
2、把中艾炷放置在姜片的中央,点燃艾炷施灸。当患者感觉穴位处皮肤灼痛时可把姜片略略抬起,旋即放下,反复操作,以缓解疼痛。当第一壮燃完再施第二壮。每穴灸5〜7壮, 每曰一次或隔日一次,10次为一个疗程。此灸法最适宜于心脾两虚引起的眩晕。
眩晕艾灸穴位
眩晕相关治疗图解
相关方剂
平肝祛风,除湿泻火。
相关偏方
眩晕、高血压、偏头痛、头昏失眠等。
内因所致的眩晕。
梅尼埃综合征。
化痰止晕。治疗梅尼埃病效果甚佳。
化痰定眩。适用于耳源性眩晕。
疏风清热,平肝潜阳。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。
活血化瘀,清肝降火,平肝潜阳。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及高血压病、冠心病等。
益脑填髓,祛风定眩。用治肝肾亏虚所致的眩晕。
补肝益肾。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脑动脉硬化、梅尼埃病等,可收奇效。
清热利湿定眩。适用于水湿内停而致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眼花、眩晕恶心等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