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晕艾灸哪个部位图解
中医学认为眩晕多与气血不足、肝阳上亢或痰湿中阻有关。轻者平卧闭目片刻即安;重者如乘坐舟车,旋转起伏不定,以致站立不稳。气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可用灸法,以培补脾肾两经,其症状为头晕目眩、两目昏黑、恶心欲吐、四肢乏力、面色眺白、心悸失眠等。
特效穴位:
方法一:温和灸脾俞穴、肾俞穴
快速取穴: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,向下数4个椎体(第11胸椎),在其下向左右两侧分别量取2指宽(食指、中指并拢)即为脾俞穴。
两髂前上棘最高点的水平连线与脊 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4腰椎,向上数 2个椎体(第2腰椎),在其下向左右两侧分别量取2指宽(食指、中指并拢) 即为肾俞穴。
艾灸方法:用艾条温和灸脾俞穴、肾俞穴,每穴每侧各灸10分钟,每日1次。
方法二:回旋灸关元穴
快速取穴:从肚脐向下量3寸处(4指横宽)即为关元穴。
艾灸方法:艾条回旋灸关元穴,每次灸10〜15分钟。
方法三:回旋灸足三里穴
快速取穴:屈膝,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圈住髌骨外上缘,余4指向下,中指指尖所指处即为足三里穴,按压有酸胀感。
艾灸方法:艾条回旋灸足三里穴,每次灸15〜20分钟。
中医提示:
眩晕可见于高血压病、动脉硬化、贫血、神经官能症、耳源性疾病及脑部 肿瘤等多种疾病。患者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,感觉“飘飘荡荡”,没有明确转动感。眩晕的发作往往并无先兆,较难预防,应及早明确原发病,进行辨证治疗。
眩晕艾灸穴位
眩晕相关治疗图解
相关方剂
平肝祛风,除湿泻火。
相关偏方
眩晕、高血压、偏头痛、头昏失眠等。
内因所致的眩晕。
梅尼埃综合征。
化痰止晕。治疗梅尼埃病效果甚佳。
化痰定眩。适用于耳源性眩晕。
疏风清热,平肝潜阳。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。
活血化瘀,清肝降火,平肝潜阳。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及高血压病、冠心病等。
益脑填髓,祛风定眩。用治肝肾亏虚所致的眩晕。
补肝益肾。治疗以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脑动脉硬化、梅尼埃病等,可收奇效。
清热利湿定眩。适用于水湿内停而致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眼花、眩晕恶心等病症。